首页 关于展会 展商服务 展会动态 参观服务 资料下载 同期活动 商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组织机构更多>>
行业动态
两千亿元校服市场期待美丽绽放:细数建国70周年校服的故事   分享到:

编者按

校服是学生及学校的标志符号,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不仅标志着学校文化理念,更是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校服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从早的民国样式甚至旗袍,到列宁装、干部服,再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熟悉的“面口袋”,校服的发展史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

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

然而,绝大多数人提到中国校服,心里就蹦出一个“丑”字: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松垮单调的运动外套,因为它的宽大和拖沓被人们戏称为“面口袋”。随着国民审美的提升,“面口袋”运动校服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反对、诟病,校服向着时尚、美观、合身角度发展的趋势浪潮也越来越大。

校服从“真空期”走向“重新回归”

中国校服可追溯的历史比较久远,远到辛亥革命。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百废待兴,校服没有了固定款式。这一点从那个年代的老电影中不难看到,多数学生是蓝灰黑的上衣加裤子,外加一个千层底布鞋,补丁加补丁的衣服更是常见,没有固定统一的款式。直到六七十年代,全国兴起军装热,那时的学生们多数穿着旧军装,可以勉强当做校服,但是并未形成校服的概念,学生们着装普遍比较随意。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改革开放前,算是校服“真空期”。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服装市场发展迅速。“校服”才开始重新回归。只是,那时并未推广到全国各个学校。仅在城市学校中流行,城镇学校还未做统一。直到90年代之后,中国的校服款式还比较单调,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

20世纪以来单调缺乏美感遭吐槽

“白上衣+蓝裙子”、“蓝色制服+蓝裙子”、“白上衣+蓝色短裤”、“蓝色制服+蓝色短裤”……甚至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着白色长袜。进入21世纪的校服款式开始多了起来,然而,传统运动校服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这种运动校服也被学生和家长们吐槽为“面口袋”,上身后松松垮垮,毫无形态美,学生比较有抗拒心理。因此,很多学校很无奈地只要求学生在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或者学校有重大活动时才统一穿校服。

成效甚微的“校服改革”

近年来,随着生活与消费品质的提升,人们对校服的质量和款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转向以质量安全为主、兼顾审美的追求。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推动校服改革。

2014年,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开展学生装(校服)相关标准研制工作。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此为中国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校服的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要求各地方相关部门确保校服品质,发挥校服育人和审美功能,同时还明确了“家委会”在校服选择问题上的主体地位,要求建立以学校和“家委会”为主体,推动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校服选用和采购。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校服产业依然存在款式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所以,尽管中国“校服”具有耐穿、去性别化的特点,但因此造成的呆板样式时常受到学生和家长吐槽。

“吐槽”背后的2万亿巨大市场

校服的种类较为广泛,按层次分有小学、初中、高中各类学生服装,按季节分有夏装、冬装、春秋装学生服,按款式分有正规装、运动装、甚至大衣等。着实是一个巨大的生意,因为相比其他服饰市场而言具有更天然的优势——“刚需”需求,必须购买。

教育部相关统计公告显示,2017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1.85亿,校服每年的需求量约6-7亿套,货值超过700亿元。业界预计,到2025年国内校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2000亿元。校服行业优质供给发展,将成为市场扩张的核心增长动力。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市场主流供应的校服产品仍存在款式单一、品质不足、出货分散等问题,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极大影响了校服审美及育人功能的发挥。

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会长、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曾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社会对校服的需求,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监督部门深化质量管理的前提下,要提升校服的美感与舒适度,加强功能面料的开发,让校服成为承载“美学教育、校园文化”等在内的重要教学载体。

青岛威达董事长王作松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校服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身份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神文明的窗口。学生装是伴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在未来,学生装的意义和功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相关报道:

青岛威达董事长王作松:校服应当充满文化涵义

“从我们20多年从事校服研发、生产的经验来看,目前中国的校服市场确实不能让家长和学生满意。我们理想的校服应该是带有文化涵义的。”青岛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作松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青岛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科荣看来,学生装承载某一特定的时代历史,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载体。回归本质,学生装的核心是文化。

“我们打算以省为单位,设计具有各省省情的校服。比如,河南省的校服可能会加入清明上河图的元素;黑龙江的可能就会加上冰雪元素。”王作松告诉记者。

“学生装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专攻学生装开始,威达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学生装的文化底蕴展现给世人?如何打造代表时代精神具有代表民族文化特质,能够经典传世的学生装哪?”经过再三考量,王作松决心打造国内首个以学生装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从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间,王作松一边交流考察,一边调研,并向青岛、即墨知名纺织企业与国内服装博物馆的前辈请教经验,为收集相关文物史料请专家、查资料、征实物、全国各地往返奔波二十余万公里……终于将博物馆由蓝图落地变为了现实。

2014年12月,山东威达学生装博物馆正式获批。这个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最具历史感、最有特色的学生装文化主题博物馆,共设有十二个主题展区,馆内藏品近千件,将中国学生装发展史、世界学生装发展现状,以及学生装改革研讨的现状、学生装国家标准及配套设施等内容做了全面展示,填补了国内学生装文化领域的空白。

青岛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学生装生产企业,公司拥有核心工厂两个,年生产能力130多万套,目前公司在全国拥有 28 家代理商,产品、服务覆盖全国各地。2016年11月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学生服饰研发中心正式在威达学生装产业园揭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产、学、研、检”一体化的学生服饰研发中心。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上一篇:夏季适合用什么面料制作服装?这些清爽面料    下一篇:女明星换上民族服饰,柳岩身材好,王丽坤清

版权所有:2023南京国际校服园服展览会组委会

联系人:潘老师 先生               手机/微信:188-0182-3515             沪ICP备20019626号-6
商  务 QQ : 916984267            E-mail : 916984267@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